首頁 關於我們 即時資訊 中國註冊稅務師 中國註冊會計師 兩岸專業實務講座 講師團隊 租借場地 人才中心 學員園地 討論區
  認證專區
新聞資訊
考試訊息
政策法規(大陸)
政策法規(台灣)
資源下載
公告
 
 
  課程推薦
 
當前類別> 公告
 
2012CPA-稅法-上課講義練習題解答ch12
2012/7/31 上午 09:04:12    
 
     CHAP12企業所得稅
     ----P4----
     2008CPA-依據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判定居民企業的標準有( )  
     【答案】:AD,居民企業是指依法在中國境內成立,或者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
    
     2008CPA-依據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下列各項中按負擔所得的所在地確定所得來..
     【答案】:D,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或者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個人的住所地確定
     ----P19----
     2011CPA-根據企業所得稅處置資產確認收入的相關規定,下列各項行為中,應視..
     答案:ABC,企業將資產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因資產所有權屬已發生改變而不屬於內部處置資產,應按規定視同銷售確定收入:(1)用於市場推廣或銷售;(2)用於交際應酬;(3)用於職工獎勵或福利;(4)用於股息分配;(5)用於對外捐贈。
     ----P29----
     2010CTA-根據企業所得稅相關規定,下列收入中,免稅收入有..
     分析: AE
     2011CPA-根據企業所得稅處置資產確認收入的相關規定,下列各項行為中…
     分析: ABC
     2010CTA-關於企業所得稅收人確認時間的說法,正確的…分析: ABDE
     ----P37----
     2009CPA.依據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 D )
    
     2009/2010CPA.下列各項中,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准予按規定扣除的是( BE )   
    
     某軟體生產企業為居民企業,2009年實際發生的工資支出100萬元,職工福利費
     分析:軟體生產企業的職工培訓費用,可按實際發生額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應調增職工福利費支出超限的應納稅所得額=15-100×14%=1(萬元)
     ----P38----
     1.下列不符合企業所得稅扣除項目標準的是( A )
    
     2.某生產企業2009年度銷售自產產品取得收入1500萬元,銷售邊角餘料收入500..
     分析:D,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該企業2009年度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的扣除限額=(1500+500)×15%=300(萬元),實際發生350+150=500(萬元),准予扣除300萬元。
     ----P43----
     2009/2010/2011CPA-下列各項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准予扣除的是( )
     答案:B,企業之間支付的管理費、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租金和特許權使用費,以及非銀行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
    
     某企業2008年度取得生產經營收入總額3000萬元,發生銷售成本2200萬元…
     答案:A,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准予扣除。利潤總額=3000-2200-150-400-140-14-6-7-8=75(萬元)。公益、救濟性捐贈限額=75×12%=9(萬元) >實際發生8萬元,可以稅前扣除8萬元
    
     某工業企業2008年列支“三新”開發費用為60萬元(其中:財政補貼6萬元),當年企業計算的所得額110萬元,則該企業應納企業所得稅稅額為( A )
     A.22.25萬元 B.26萬元 C.27.25萬元 D.20萬元
     答案:加計費用扣除額=(60-6)×50%=27(萬元)
     應納稅額=(110+6-27)×25%=22.25(萬元)
    
     ----P48----
     某工業企業2008年列支“三新”開發費用為60萬元(其中:財政補貼6萬元),當年企業計算的所得額110萬元,則該企業應納企業所得稅稅額為( A )
     答案:加計費用扣除額=(60-6)×50%=27(萬元)
     應納稅額=(110+6-27)×25%=22.25(萬元)
    
     2010CTA-根據企業所得稅相關規定,關於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說法,正確的有( BDE )
     ----P56----
     2011CPA-2010年3月,某企業將閒置資金100萬元存入法定具有吸收存款職能..
     『答案』:ABCD
    
     ----P69----
     2010CTA-根據企業所得稅相關規定,下列固定資產不得計提折舊在稅前扣除的有( ABDE )
    
     2010CTA-某企業對原價1000萬元的機器設備(使用年限10年,不考慮淨殘值)…改造後該資產的年折舊額為( A )萬元。(企業按直線法計提折舊)
     (1000÷10×2-30+350+100) ÷(2+3)=124
    
     ----P76----
     甲企業共有股權10000萬股,為了將來有更好的發展,將80%的股權讓乙…
     要求:請計算甲公司取得非股權支付額對應的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
     甲公司取得非股權支付額對應的資產轉讓所得
     =(48000-40000)×(4800÷48000)=8000×10%=800(萬元)
     →乙企業用非股權支付的4800萬元要在甲企業確認所得,使用比例分攤的方法分攤所得
     ----P83----
     下列關於企業重組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陳述,不正確的是( B )
     分析:資產收購,受讓企業收購的資產不低於轉讓企業全部資產的75%,且受讓企業在該資產收購發生時的股權支付金額不低於其交易支付總額的85%,轉讓企業取得受讓企業股權的計稅基礎,可以以被轉讓資產的原有計稅基礎確定。
    
     關於企業重組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陳述,正確的有( BCDE )
     分析:稅法上企業重組,是指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以外發生的法律結構或經濟結構重大改變的交易,包括企業法律形式改變、債務重組、股權收購、資產收購、合併、分立等。
    
     ----P87----
     2010CTA-2009年某居民企業收入總額為3000萬元…
     分析:((3000-400-900)-(1800-200)+((900-200)-500) ÷2) ×25%=50
    
     某企業2009年購買國產環保設備一台…
     分析:國產設備投資抵免限額=20×10%=2(萬元)
     應納稅額=60×25%=15(萬元)>抵免限額2萬元,所以國產設備投資抵免所得稅額可以在2009年全部抵免,抵免後實際應繳納企業所得稅=15-2=13(萬元)
    
     ----P116----
     關於跨地區經營匯總納稅企業所得稅的說法正確的有( ABE )
     分析:選項C的正確說法是在中國境外設立的不具有法人資格的營業機構,不就地預繳企業所得稅;選項D應為三級及以下分支機搆不就地預繳企業所得稅,其經營收入、職工工資和資產總額統一計人二級分支機搆,二級分支機搆要就地預繳。
    
     2010CTA-關於新增企業的所得稅徵管範圍的說法,正確的是( B )
    
     ----P121----
     2009/1011CPA-某小型零售企業2008年度自行申報收入總額250萬元…(D )   
     分析:應納所得稅=258÷ (1-9%)×9%×25%=6.38(萬元)
    
     2010CPA-下列納稅人中,稅務機關有權核定其應納稅額的有(ACD )
    
     ----P130----
     房地產開發企業在中國境內2009年取得境內銷售商品房收入3200萬元,占銷售…
     分析:應納企業所得稅=3200×15%×25%=120(萬元)
    
     ----P134/138----
     2010CPA-下列關於轉讓定價和轉讓定價稅制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
     答案:ACD,轉讓定價稅制的發展,是事後調整向事先約定延伸,預約定價協議開始大範圍實施,不是範圍縮小。
    
     2010cta-9.甲企業銷售一批貨物給乙企業,該銷售行為取得利潤20萬元…該調整方法是( A )
    
     ---2009 CPA---
     【答案】
       第1行:營業收入=68000+28×5=68140
       第2行:營業成本=45800+20×5=45900
       第3行:營業稅金及附加=9250+(5×28×17%+5×28×9%)×(7%+3%)+5×28×9%
     =9266.24(萬元)
       第8行:營業利潤=68140-45900-9266.24-3600-2900-870+550=6153.76(萬元)
       第11行:利潤總額=6153.76+320-1050=5423.76(萬元)
       第12行:納稅調增加額=112+149.15+60+30+1.95=353.1(萬元)
       第13行:業務招待費發生額的60%=280×60%=168(萬元)<68140×5‰
       納稅調增金額=280-168=112(萬元)
       第14行:公益性捐贈限額=5423.76×12%=650.85(萬元)
       納稅調增金額=800-650.85=149.15(萬元)
       第15行:福利費開支限額=3000×14%=420(萬元)
       納稅調整金額=480-420=60(萬元)
       第16行:工會經費開支限額=3000×2%=60(萬元)
       納稅調整金額=90-60=30(萬元)
       第17行:折舊限額=(200+34)÷10÷12×5=9.75(萬元)
       折舊的納稅調整金額=11.7-9.75=1.95(萬元)
       第18行:納稅調整減少額=60+550=610(萬元)
       第19行:加計扣除=120×50%=60(萬元)
       第20行:免稅收入=550(萬元)
       第21行:應納稅所得額=5423.76+353.10-610=5166.86(萬元)
       第23行:應納所得稅額=5166.86×25%=1291.72(萬元)
       第24行:抵免所得稅額=(200+34)×10%=23.40(萬元)
       第25行:實際應納稅額=1291.72-23.40=1268.32(萬元)
    
     ---2011 CPA---
     【答案】
     (1)2011年第一季度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36000×5%×(1+7%+3%)=1980(萬元)。
     (2)公司2011年第一季度共計應預繳的企業所得稅:(36000-26020-1980)×25%=2000(萬元)。
     (3)跨地區經營匯總納稅企業,企業所得稅實行“統一計算、分級管理、就地預繳、匯總清算、財政調庫”的企業所得稅徵收管理辦法,企業總機構統一計算包括企業所屬各個不具有法人資格的營業機構、場所在內的全部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額,總機構、分支機搆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都有對當地機構進行企業所得稅管理的責任,總機構和分支機搆應分別接受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的管理。總機構、分支機搆應按規定,分月或分季分別向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預繳企業所得稅,是指在年度終了後,總機構負責進行企業所得稅的年度匯算清繳,統一計算企業的年度應納所得稅額,抵減總機構、分支機搆當年已就地分期預繳的企業所得稅款後,多退少補稅款。
     總機構和分支機搆應分期預繳的企業所得稅,50%在各分支機搆間分攤預繳,50%由總機構預繳。總機構就地預繳的部分,其中25%就地入庫,25%預繳入中央國庫,按照財預[2008]10號文件的有關規定進行分配。
     (4)總機構應按照以前年度(1-6月份按上上年度,7-12月份按上年度)分支機搆的經營收入、職工工資和資產總額三個因素計算各分支機搆應分攤所得稅款的比例,三因素的權重依次為0.35、0.35、0.30.計算公式如下:
     某分支機搆分攤比例=0.35×(該分支機搆營業收入/各分支機搆營業收入之和)+0.35×(該分支機搆工資總額/各分支機搆工資總額之和)+0.30×(該分支機搆資產總額/各分支機搆資產總額之和)。
     (5)投資分支機搆2011年第一季度的分攤比例=0.35×(20000/116000)+0.35×(200/1340)+0.3×(11000/52000)=17.60%
     (6)投資分支機搆2011年第一季度預繳的企業所得稅2000×17.60%×50%=176(萬元)
     (7)A省分支機搆2011年第一季度的分攤比例
     =0.35×40000/116000+0.35×500/1340+0.3×15000/52000=33.78%
     (8)A省分支機搆2011年第一季度預繳的企業所得稅=2000×33.78%×50%=337.8(萬元)
     (9)B省分支機搆2011年第一季度的分攤比例
     =0.35×56000/116000+0.35×640/1340+0.3×26000/52000=48.61%
     (10)B省分支機搆2011年第一季度預繳的企業所得稅=2000×48.61%×50%=486.1(萬元)
     (11)總機構2011年第一季度就地預繳的企業所得稅=2000×50%=1000(萬元)
     (12)總機構2011年第一季度預繳中央國庫的企業所得稅=1000×50%=500(萬元)
     ---2010 CPA---
     【答案】
     (1)企業的錯誤之處在於:
     ①銷售貨物收取的運費是價外費用,應併入銷售額計算銷項稅和消費稅,
     ②贊助取得的原材料,可以作進項稅抵扣。
     ③管理不善損失的原材料應該作進項稅轉出。
     ④沒有計算印花稅和房產稅。
     ⑤增值稅和消費稅計算有誤,導致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資料也是有誤的。
     補交增值稅=468/(1+17%)×17%-5.1+600×17%+18.6/(1-7%)×7%=166.30(萬元)
     補交消費稅=468/(1+17%)×10%=40(萬元)
     補納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合計=(166.30+40)×(7%+3%)=20.63(萬元)
     補納房產稅=12000×(1-20%)×1.2%=115.20(萬元)
     補納印花稅=(87400+10080+35000+5950)×0.3‰+(468+1100)×0.5‰=42.31(萬元)
     (2)計算會計利潤總額。
     銷售收入=(87400+468/1.17+10080)=97880(萬元)
     銷售成本=0.28*190000+0.22*28000=59360(萬元)
     期間費用=11000+115.2+42.31+7600+2100=20857.51(萬元)
     營業稅金及附加=9748+2029.26+40+20.63=11837.89(萬元)
     營業外支出=3600+600×17%+18.6/(1-7%)×7%=3703.4(萬元)
     營業外收入=35.1(萬元)
     投資收益=130+90+170=390萬元
     會計利潤=97880-59360-20857.51-11837.89-3703.4+35.1+390=2546.30(萬元)。
     (3)分別指出企業所得稅計算的錯誤之處,簡單說明理由,並計算應補(退)的企業所得稅。
     價外收入沒有還原,所以,價外部分確認收入有誤,導致稅前扣除的稅金和教育附加有誤;漏記房產稅和印花稅導致管理費用計算錯誤;
     招待費超標扣除;新技術研發費用沒有進行加計扣除;管理不善損失材料進項稅未進行轉出,導致營業外支出有誤;公益捐贈超限額未進行稅前調整;分回股息、國債利息收入是免稅收益,不應該計入應稅所得;受贈的原材料沒有計入應稅收入,企業處理有誤;支付其他企業的管理費不得扣除;合併業務,應該按規定計算合併企業彌補被合併企業虧損扣除限額,企業全部扣除被合併企業虧損是錯誤的;境外分回股息不用全部納稅,而是按境內外稅率差補稅。
     業務招待費限額:900*60%=540大於97880*0.5%=489.4,稅前扣除489.4,調增900-489.4=410.60萬元
     捐贈限額=2546.30×12%=305.56萬元,實際公益捐贈500萬元,所以,捐贈調增194.44萬元。
     加計扣除研發費用800×50%=400萬元,調減所得400萬元。
     調整增加支付的管理費用300萬元
     分回股息和國債利息合計應稅所得調減130+90=220(萬元)
     合併企業扣除被合併企業虧損限額=(5700-3200)×6%=150(萬元)
     境外分回股息應補稅=170/(1-15%)×(25%-15%)=20(萬元)
     境內應稅所得=(2546.30+410.60+194.44-400+300-220-170-150)=2511.34(萬元)
     當年應納企業所得稅=2511.34×25%+20=647.84(萬元)
     應補企業所得稅=647.84-570.19=77.65(萬元)
    
    
 
 
 
圓富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返回列表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 關于我們 | 版權信息 | 聯系我們 | 客戶服務 |
Copyright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圓富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設計制作:ray.xu
地址:台北市100中正區衡陽路36號8樓之1(衡陽財經大樓) 電話:(02)23897550(代表號) 傳真:(02)23897557
訪問統計: